粤开证券-汽车行业点评:汽车行业底部向上的驱动因素-200221
2020-02-22 21:40:27  徐昊
研报摘要

事项:
2020年2月16日习总书记在第四期《求是》发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文章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2月20日,商务部在网上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评论:
行业至暗时刻,边际改善空间巨大
2020年1月,受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国内汽车销量194.1万辆,同比下滑-18%,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作为大宗消费品的汽车行业,其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需要确保其平稳有效发展,发挥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除了最高领导人的指示,还需要从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方面实施可以落地的详细举措,预测后续还会有更多各地具体政策详细支撑。
刺激政策方向的可能性分析
1、降低购置税促进消费。从前几年购置税调整政策来看,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有效抑制了2015年上半年市场下滑趋势,使2016年同比增速达到14%,极大拉动了2015年Q4到2017年的销量,考虑到边际效应的降低,预计最高可以贡献销量10%。
2、推出购车补贴政策。节后部分地区已经推出补贴政策,比如广东佛山:佛山号牌车主以旧换新,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购买新车,每辆给予2000元补助;集体采购,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购买5台及以上的大、中、重型客运、载货汽车(车辆单价不少于50万元),每辆车给予5000元补助。
3、调整限购、限行政策。目前七市一区实行的限行限购政策,主要是针对常规燃油车的政策。暂时性放松政策,增加牌照额度均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提升销量。
4、以旧换新政策空间大。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国内汽车保有量为2.6亿,如果按照较长的10年报废周期来看,2009年大约有7600万的汽车存量,民用轿车有3000多万辆,以旧换新弹性十足。
5、继续推动汽车下乡政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基础建设的推进,来自于农村购车需求也在升级。城镇居民总的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都在8%以上,2018年达到2.8万元以上,对汽车消费的拉动是有资源支持的。预计可以增加5%左右。
供给端,复工进行时
1、产业端云办公+有效防护的部分生产线复工。除湖北外,各主要汽车产业链生产聚集地已经陆续部分开工,将有助于缓解后续生产压力。研发人员绝大部分居家办公,逐步开展工作;生产制造人员根据产线的情况合理开工,比如2月17日宝马沈阳工厂复工,2月27日广汽集团正式恢复生产。总的来看,研发不停,产线逐步恢复,将有助于供给端保障当前产品市场需求;同时预期二季度生产节奏加快,逐步修复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升整车产量。
2、零售端降低考核压力,创新网上营销手段。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截至2月20日,对调查的73家经销商集团(含4661家4S店)结果显示,员工复工率29.2%,销售效率7.4%,售后效率9.7%,综合复工效率12.7%,但目前已有的各项举措,比如放宽或取消一季度考核,主机厂库存车免息支持,返利对冲等机制,叠加各种网上营销手段,这部分需求将有助于疫情后的释放。
需求端,二季度释放延后需求
政策端有望加速落地,叠加产能恢复,滞后需求有望在二季度集中体现。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70台左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展,对于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车市场来说,二季度有望开启消费需求提升大门。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作为大宗消费的汽车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壮大,伴随着结构调整,目标始终不变,我们重点关新产品周期完善,充分受益于汽车行业边际改善的整车和零部件标的,以及引领汽车产业链变革、享受电动化渗透率加速提升红利的特斯拉产业链:
1、整车:吉利汽车(自主龙头),上汽集团(大众MEB),长安汽车(自主+福特新产品周期),广汽集团(日系份额持续提升,自主车型回暖)。
2、零部件:华域汽车(零部件龙头,行业回暖受益较大标的),精锻科技(精锻齿轮龙头,大众MEB),三花智控(热管理龙头,持续受益于特斯拉国产化及大众MEB项目),中鼎股份(特斯拉产业链低估值标的),继峰股份(汽车座椅细分龙头)。
3、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龙头),天赐材料(电解液龙头,成本优势显著)。
4、经销商:广汇汽车(估值低+国内经销商龙头)。
风险提示
1、产品推出及本地化投产不及预期;
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3、宏观经济波动影响。
打开APP阅读全文

操作成功

本研报来自"慧博投资分析终端",想要查看更多研报,您可以下载慧博APP。

立即下载

返回顶部